【轉自極目新聞】盛隆工匠人物|袁龍剛:從標準追隨者到標準制定者
發布時間:2022-08-25瀏覽次數:17040
極目新聞記者 龐正 劉敏
攝影記者 劉中燦
以匠心致初心,以初心致未來。
勇立潮頭的盛隆電氣,近年來發力智能用電領域,推動智慧城市建設和發展,在多個細分領域,從標準的追隨者成為標準的制定者。一詞之別,日新月異。
而集團技術總監袁龍剛,就是一位“標準制定者”。

作為一名電氣工程專業的大學生,袁龍剛2006年畢業后,正式加入盛隆電氣的北京密云工廠。讓袁龍剛記憶猶新的是,上班第一天,他就跟著帶他的師傅加了個通宵班。當時,廠里正在趕制一批低壓柜,師傅要加班,讓袁龍剛早點回去,但他堅持陪師傅一起趕工。“因為我不想錯過他所有的工作環節,什么都想學會。”袁龍剛說。這種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的性格一直伴隨著袁龍剛的職業生涯。他常常自覺自愿加班加點,希望能夠多學習多進步。科比知道凌晨4點的洛杉磯的樣子,而袁龍剛知道凌晨1點、2點、3點、4點、5點的北京的樣子,那些時間都見證了他努力奮斗的崢嶸歲月。正是這樣執著、勤奮的精神,讓袁龍剛在盛隆最初的8個月快速成長。“我滿懷感激,這一段經歷讓我把在書本上學到的知識實際運用到了產品上,對電氣原理、產品設計、產品性能等有了深刻的理解,也為我之后的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袁龍剛說。當時的北京密云車間主任對他印象深刻:袁龍剛經手的產品,交檢合格率最高。正因如此,2007年初,在密云工廠技術部招聘時,車間主任專門推薦了他。經過嚴格的選拔,袁龍剛走上技術崗位,從此開始他奮斗的新征程。在北京期間,他參與了中國銀行、中國地質大學、國家圖書館、中科院軟件所等重點政府機關、高等學府等等重點項目建設。通過100余個項目的學習鍛煉,袁龍剛的業務水平大大提升,也愈發堅定了他對工作精益求精的態度。打磨精湛技藝,是工匠安身之本;勇攀行業巔峰,是匠人畢生追求。2012年,袁龍剛從北京調回武漢,繼續在技術部門工作,趕上武漢的地鐵建設如火如荼。袁龍剛他們發現,地鐵項目的主要特點在于,現場環境比較潮濕,調試的時間也比較長,這對配電設備的防護等級和工藝要求都比較高,比普通民用項目的標準要更嚴格。袁龍剛和同事們在實踐中一邊摸索,一邊總結,在2015年擬定了集團“地鐵項目工藝標準”,標準有30多條,條條都是干貨。比如,繼電器雖然是一個很小的零件,但它承上啟下,作用很大。原先供應商提供的一款繼電器,符合通用標準,但是由于地鐵環境潮濕,這種通用的型號并不適用。袁龍剛就與供應商一起研究討論解決方案,不僅拿出適用地鐵的繼電器產品,這種產品規格和性能還被作為工藝標準固定下來。再比如,同樣是因為地鐵環境潮濕和調試周期長,為了避免PLC(可編程控制器)這種精密元件受損,工藝標準里規定,設備進場調試好后,就把PLC拆下來,包裹好,等到現場聯調時,再裝上去。遵循這樣細致嚴格的工藝標準,盛隆電氣與武漢地鐵的合作得到了高度認可。如今,武漢地鐵已開通11條線路,軌道交通總里程達484公里,位居中部第一、全國第五、全球前十,躋身世界級地鐵城市。袁龍剛帶領團隊一起,參與了其中9條線路的建設。想到能為城市建設、市民出行貢獻出自己的一點力量,袁龍剛感到非常自豪。隨后,袁龍剛將在武漢地鐵項目上總結的工藝標準,推廣應用在廣州、哈爾濱、鄭州、長沙、南寧等城市的多條地鐵線路建設中,業主方、建設單位等也都對盛隆電氣的產品和服務贊不絕口。每執行完一個地鐵項目,袁龍剛就會帶領團隊對“地鐵項目工藝標準”進行迭代升級,“到現在,這個標準在全國各地的地鐵建設中都適用。”袁龍剛自豪地說。有同行中標了地鐵項目,前來公司進行交流,袁龍剛會毫無保留地將這個標準分享出來。不管是同行還是設計院,遇到一些地鐵配電相關的難點問題,袁龍剛也愿意與他們一起商議解決方案,不斷提高技術工藝。將精品建在大地上,而非僅停留在圖紙上。不管服務什么項目,袁龍剛都要求自己一趟趟跑施工現場:“只有接地氣,重視每一個環節,才能真正打造出客戶認可的精品。”“做設計工作,可不能只坐在辦公室畫圖。”袁龍剛說,“但最終我們呈現出來的,是圖紙。我們拿出手的圖紙,就像工人生產的產品一樣,要出精品。”畫圖時,要弄懂所有的原理,也要注意每一個細節,比如元器件是否有更新,接點是否準確,要實時跟廠家進行聯系確認,圖紙畫好了,先認真自查,確保絕對正確,再交給下一個環節。走上管理崗位以后,袁龍剛沿用同樣的高標準要求同事,帶領大家一起出精品。對于生產和銷售部門同事反饋的問題,他總會及時組織大家開會總結、學習、分享,在實踐中摸索,不斷提高。袁龍剛還特別注意提醒新同事養成資料歸檔的好習慣。“我自己從入職以來的第一張圖紙到現在,都整齊歸類,查找起來十分方便。”袁龍剛說,他要求同事們都將資料按年月和項目歸檔,既方便檢索,工作交接起來也很清晰,還便于個人歸類總結。如今,袁龍剛被任命為集團技術總監,他接下來的任務就是帶領團隊不斷組建專家、技術團隊,精進工藝,創新產品,為客戶提供來自盛隆的“精品”服務。他加大培養專業技術人員的力度,將業務尖子的做法進行總結歸納,再進行推廣;對出品的產品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小到一個元器件,大到公司的明星產品iPanel智能配電柜,從技術參數、到制作工藝精益求精,他堅持只有這樣,才能讓客戶滿意,讓盛隆的路走得更長遠。前不久,盛隆電氣將“出精品”三個字加入盛隆信條,號召公司上下,把“走正道,辦良企,育人才,出精品”的盛隆信條,變成守正創新、實現高質量發展、建設百年名企的強大動力。對此,袁龍剛頗有感悟地說:“盛隆電氣一直在走精品之路,‘出精品’三個字成為盛隆信條,將更加激勵我在崗位上精益求精,扎扎實實做好工作。”
極目新聞記者 龐正 劉敏
攝影記者 劉中燦
以匠心致初心,以初心致未來。
勇立潮頭的盛隆電氣,近年來發力智能用電領域,推動智慧城市建設和發展,在多個細分領域,從標準的追隨者成為標準的制定者。一詞之別,日新月異。
而集團技術總監袁龍剛,就是一位“標準制定者”。

作為一名電氣工程專業的大學生,袁龍剛2006年畢業后,正式加入盛隆電氣的北京密云工廠。讓袁龍剛記憶猶新的是,上班第一天,他就跟著帶他的師傅加了個通宵班。當時,廠里正在趕制一批低壓柜,師傅要加班,讓袁龍剛早點回去,但他堅持陪師傅一起趕工。“因為我不想錯過他所有的工作環節,什么都想學會。”袁龍剛說。這種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的性格一直伴隨著袁龍剛的職業生涯。他常常自覺自愿加班加點,希望能夠多學習多進步。科比知道凌晨4點的洛杉磯的樣子,而袁龍剛知道凌晨1點、2點、3點、4點、5點的北京的樣子,那些時間都見證了他努力奮斗的崢嶸歲月。正是這樣執著、勤奮的精神,讓袁龍剛在盛隆最初的8個月快速成長。“我滿懷感激,這一段經歷讓我把在書本上學到的知識實際運用到了產品上,對電氣原理、產品設計、產品性能等有了深刻的理解,也為我之后的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袁龍剛說。當時的北京密云車間主任對他印象深刻:袁龍剛經手的產品,交檢合格率最高。正因如此,2007年初,在密云工廠技術部招聘時,車間主任專門推薦了他。經過嚴格的選拔,袁龍剛走上技術崗位,從此開始他奮斗的新征程。在北京期間,他參與了中國銀行、中國地質大學、國家圖書館、中科院軟件所等重點政府機關、高等學府等等重點項目建設。通過100余個項目的學習鍛煉,袁龍剛的業務水平大大提升,也愈發堅定了他對工作精益求精的態度。打磨精湛技藝,是工匠安身之本;勇攀行業巔峰,是匠人畢生追求。2012年,袁龍剛從北京調回武漢,繼續在技術部門工作,趕上武漢的地鐵建設如火如荼。袁龍剛他們發現,地鐵項目的主要特點在于,現場環境比較潮濕,調試的時間也比較長,這對配電設備的防護等級和工藝要求都比較高,比普通民用項目的標準要更嚴格。袁龍剛和同事們在實踐中一邊摸索,一邊總結,在2015年擬定了集團“地鐵項目工藝標準”,標準有30多條,條條都是干貨。比如,繼電器雖然是一個很小的零件,但它承上啟下,作用很大。原先供應商提供的一款繼電器,符合通用標準,但是由于地鐵環境潮濕,這種通用的型號并不適用。袁龍剛就與供應商一起研究討論解決方案,不僅拿出適用地鐵的繼電器產品,這種產品規格和性能還被作為工藝標準固定下來。再比如,同樣是因為地鐵環境潮濕和調試周期長,為了避免PLC(可編程控制器)這種精密元件受損,工藝標準里規定,設備進場調試好后,就把PLC拆下來,包裹好,等到現場聯調時,再裝上去。遵循這樣細致嚴格的工藝標準,盛隆電氣與武漢地鐵的合作得到了高度認可。如今,武漢地鐵已開通11條線路,軌道交通總里程達484公里,位居中部第一、全國第五、全球前十,躋身世界級地鐵城市。袁龍剛帶領團隊一起,參與了其中9條線路的建設。想到能為城市建設、市民出行貢獻出自己的一點力量,袁龍剛感到非常自豪。隨后,袁龍剛將在武漢地鐵項目上總結的工藝標準,推廣應用在廣州、哈爾濱、鄭州、長沙、南寧等城市的多條地鐵線路建設中,業主方、建設單位等也都對盛隆電氣的產品和服務贊不絕口。每執行完一個地鐵項目,袁龍剛就會帶領團隊對“地鐵項目工藝標準”進行迭代升級,“到現在,這個標準在全國各地的地鐵建設中都適用。”袁龍剛自豪地說。有同行中標了地鐵項目,前來公司進行交流,袁龍剛會毫無保留地將這個標準分享出來。不管是同行還是設計院,遇到一些地鐵配電相關的難點問題,袁龍剛也愿意與他們一起商議解決方案,不斷提高技術工藝。將精品建在大地上,而非僅停留在圖紙上。不管服務什么項目,袁龍剛都要求自己一趟趟跑施工現場:“只有接地氣,重視每一個環節,才能真正打造出客戶認可的精品。”“做設計工作,可不能只坐在辦公室畫圖。”袁龍剛說,“但最終我們呈現出來的,是圖紙。我們拿出手的圖紙,就像工人生產的產品一樣,要出精品。”畫圖時,要弄懂所有的原理,也要注意每一個細節,比如元器件是否有更新,接點是否準確,要實時跟廠家進行聯系確認,圖紙畫好了,先認真自查,確保絕對正確,再交給下一個環節。走上管理崗位以后,袁龍剛沿用同樣的高標準要求同事,帶領大家一起出精品。對于生產和銷售部門同事反饋的問題,他總會及時組織大家開會總結、學習、分享,在實踐中摸索,不斷提高。袁龍剛還特別注意提醒新同事養成資料歸檔的好習慣。“我自己從入職以來的第一張圖紙到現在,都整齊歸類,查找起來十分方便。”袁龍剛說,他要求同事們都將資料按年月和項目歸檔,既方便檢索,工作交接起來也很清晰,還便于個人歸類總結。如今,袁龍剛被任命為集團技術總監,他接下來的任務就是帶領團隊不斷組建專家、技術團隊,精進工藝,創新產品,為客戶提供來自盛隆的“精品”服務。他加大培養專業技術人員的力度,將業務尖子的做法進行總結歸納,再進行推廣;對出品的產品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小到一個元器件,大到公司的明星產品iPanel智能配電柜,從技術參數、到制作工藝精益求精,他堅持只有這樣,才能讓客戶滿意,讓盛隆的路走得更長遠。前不久,盛隆電氣將“出精品”三個字加入盛隆信條,號召公司上下,把“走正道,辦良企,育人才,出精品”的盛隆信條,變成守正創新、實現高質量發展、建設百年名企的強大動力。對此,袁龍剛頗有感悟地說:“盛隆電氣一直在走精品之路,‘出精品’三個字成為盛隆信條,將更加激勵我在崗位上精益求精,扎扎實實做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