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隆電氣集團技術總監謝正新
——固質量之本 保基業長青
楚天都市報記者 龐正
一走進謝正新的辦公室,赫然映入眼簾的,就是盛隆百年工程圖,以及旁邊醒目的安全責任狀。謝正新作為集團安全委員會主任,每年總是第一個在責任狀上簽名。
盛隆要做百年企業,質量與安全問題是最重要的基石。而謝正新,就是那個對集團的產品、工程的質量與安全進行總體把關,讓百年盛隆的基石堅如磐石的人。
竿頭日上 從設計小兵到技術掌門
謝正新是棗陽人,1994年從學校畢業后,加入盛隆。
在工廠里抬鋼板、做裝配,學習兩個月后,謝正新加入集團技術部。在前輩們的傳幫帶下,謝正新很快學會了手工繪圖,能夠獨自完成設計任務了。
當時,技術人員畫圖,要靠三角尺、繪圖筆、繪圖板等工具純手工操作,謝正新一筆一劃地完成,最后再認真寫上自己的名字:“設計:謝正新”。他為最后這個簽名自豪,也為這個簽名負責。從做技術工作的第一天起,這種責任感就深深地根植在他的心里。
做技術人員要細心、耐心,能坐得住,才不會出錯。有一次,謝正新要畫一個復雜的PLC接線圖,他整整7個小時伏案未動,專心設計,惟恐思路稍有偏離便出現錯誤。圖紙畫完了,他長舒一口氣,成就感油然而生。幾年里,這樣手工繪制的圖紙,他積攢了上千張,裝滿了一個2米高的柜子。
“我很享受工作,一方面因為工作帶給我成就感,另一方面,在盛隆這個‘干事創業最美好的天地’,前輩們不吝指導,同事們給予充分信任,董事長尊重大家的想法,想干事的年輕人,都能在這里獲得成長,干成事業。”謝正新說。
集團早早看準了計算機輔助設計會取代手工制圖的發展趨勢,斥資買回一臺386計算機,并送謝正新前往西安交大學習。那3個月的學習,讓謝正新受益匪淺,終生難忘。從西安回來,集團又專門請了某知名企業的總工程師到盛隆來,手把手教謝正新使用電腦。學成之后,謝正新繪制出盛隆第一張計算機制作的電氣設計圖,開創計算機輔助設計新時代。
“集團對年輕人的重視和培養可見一斑,我就是一個非常大的受益者!”時至今日,提起這些事情,謝正新仍對集團充滿感激。
能夠熟練運用電腦后,謝正新還自己編了一個小程序,能將各項目、各設備所需元器件等,自動匯總成一個采購清單,準確又高效。
集團不斷發展壯大,個人不斷成長進步,以前那個見客戶內心忐忑不知該如何開口的他,現在總能說服客戶按照自己的優化方案來執行,以前看來神秘無比的幾大國外品牌電氣廠商,現在也成了合作伙伴和朋友。
勤奮、鉆研、懂得感恩的謝正新,在盛隆這個支持年輕人進步的舞臺上,早已一路從技術員成長為工程師、設計室主任、生產廠長,直至技術總監。
眼不著砂 若降低質量寧愿舍棄訂單
擔任技術總監后,謝正新愈發堅持,在質量管控上一定要“零容忍”,才能與集團追求高質量發展的定位以及打造百年良企的目標相匹配。
由此,他依照國家和行業內最為嚴格的標準,建立了集團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比如,在產品質量控制方面,從進廠原料到出廠產品,經過入庫檢驗、生產工藝巡查、通電試驗、外觀檢驗、出廠前抽檢等五道考核,任何一步有問題,一票否決,確保產品合格率100%。
絕不偷工減料,絕不以次充好,這樣嚴格把控出來的產品,成本及價格自然在同行業中略高,但品質好也是有目共睹。“用戶有很直觀的感受啊,過了五年、十年、十幾年,越來越發現,盛隆的產品就是好!”謝正新得意地說。盛隆創業近40年,大浪淘沙,同類的不少企業退出歷史舞臺,一些客戶找不到當年的生產企業,常常請盛隆幫助維護維修設備。
在工程質量控制方面,盛隆同樣按照最嚴格的標準來執行施工工藝、進行主材選擇等。2003年,在一個數百萬元的工程合同中,客戶方指定要用某個品牌的變壓器。質量從源頭抓起,盛隆對自身挑剔,對供貨方同樣嚴格。根據盛隆的合格分供商評審制度,質量評審小組先去該品牌廠家現場考察,但考察結果認為其產品質量不符合相關標準。盛隆便跟客戶溝通,不能使用該廠家變壓器,但客戶堅持要用,盛隆不肯在質量上遷就,遂放棄了這個訂單。
“寧愿不做這個項目,也不做一個存在工程質量隱患和風險的活兒。”這是集團董事長謝元德在得知此事后所說的話,也讓謝正新更堅定了自己的想法,成為他日后工作中堅守不移的準則。
“盛隆就是這樣:我為你提供服務,就提供最好的服務;我尊重你的意見,但更對我的工作負責。”謝正新說,“大家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維護盛隆形象,愛護盛隆品牌。”
獲得2013年市質量貢獻獎,他實至名歸;而盛隆,連年獲選湖北省百強企業。
深謀遠慮 兩化融合先行者
就在上個月,盛隆電氣被國家工信部認定為全國“2018年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企業”。
“兩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業化的深度結合,是指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其核心是以信息化為支撐,追求可持續發展。
謝正新介紹,近年來,盛隆電氣積極推進數字化工廠建設,重點加快企業云平臺和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推進自動化生產線、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化工廠建設,用信息技術促轉型升級,搶占產業新一輪競爭制高點,成為兩化融合領域省市乃至全國的示范企業。
去年,為了提升生產效率,提高產品品質,謝正新在盛隆建設了高壓設備生產線。以往靠裝配工人手工完成成套設備組裝的工作,如今按照工序生產,每個工序設置一個質量把控點,生產過程全程接受檢驗和控制,保證了生產工藝的高標準、一致性,一次交檢合格率大大提升。
謝正新表示,預計今年十一,工廠的低壓樣板線也將投入使用,用信息化手段及時解決生產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降低成本,提質提效。
此外,盛隆的智能廠牌系統也已上線,以智能二維碼為入口,構建產品“身份證”,內外用戶同碼不同權,各取所需信息,實現項目全程及產品設計、生產、質檢、物流、售后等全生命周期追溯,問題返溯直接高效。
近年來,配用電領域正從以電力保護技術為代表的功能化時代,走向電力技術與數字化技術、互聯網技術相融合的智能化時代。面對這場新的變革,盛隆果斷出擊,組織精兵強將開發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iPane1互聯網智能低壓電氣柜和iOVE2000互聯網智能配電系統。如今,這兩款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由于技術含量高,性能優越,質量可靠,節能環保效果明顯,成為市場的明星產品,也讓盛隆在代表民族企業參與國際競爭時更有底氣、更具實力。
“董事長高瞻遠矚,為我們指明了行業發展方向,并且充分信任我們,全力支持大家把想法變成現實,所以盛隆能站在行業最前沿,顛覆過去,引領和改變行業現狀。”謝正新說,“只有在盛隆這樣的平臺上,我們才能完成這樣偉大的事業。以后回想起來,也將會倍感自豪。”
盛隆電氣集團技術總監謝正新
——固質量之本 保基業長青
楚天都市報記者 龐正
一走進謝正新的辦公室,赫然映入眼簾的,就是盛隆百年工程圖,以及旁邊醒目的安全責任狀。謝正新作為集團安全委員會主任,每年總是第一個在責任狀上簽名。
盛隆要做百年企業,質量與安全問題是最重要的基石。而謝正新,就是那個對集團的產品、工程的質量與安全進行總體把關,讓百年盛隆的基石堅如磐石的人。
竿頭日上 從設計小兵到技術掌門
謝正新是棗陽人,1994年從學校畢業后,加入盛隆。
在工廠里抬鋼板、做裝配,學習兩個月后,謝正新加入集團技術部。在前輩們的傳幫帶下,謝正新很快學會了手工繪圖,能夠獨自完成設計任務了。
當時,技術人員畫圖,要靠三角尺、繪圖筆、繪圖板等工具純手工操作,謝正新一筆一劃地完成,最后再認真寫上自己的名字:“設計:謝正新”。他為最后這個簽名自豪,也為這個簽名負責。從做技術工作的第一天起,這種責任感就深深地根植在他的心里。
做技術人員要細心、耐心,能坐得住,才不會出錯。有一次,謝正新要畫一個復雜的PLC接線圖,他整整7個小時伏案未動,專心設計,惟恐思路稍有偏離便出現錯誤。圖紙畫完了,他長舒一口氣,成就感油然而生。幾年里,這樣手工繪制的圖紙,他積攢了上千張,裝滿了一個2米高的柜子。
“我很享受工作,一方面因為工作帶給我成就感,另一方面,在盛隆這個‘干事創業最美好的天地’,前輩們不吝指導,同事們給予充分信任,董事長尊重大家的想法,想干事的年輕人,都能在這里獲得成長,干成事業。”謝正新說。
集團早早看準了計算機輔助設計會取代手工制圖的發展趨勢,斥資買回一臺386計算機,并送謝正新前往西安交大學習。那3個月的學習,讓謝正新受益匪淺,終生難忘。從西安回來,集團又專門請了某知名企業的總工程師到盛隆來,手把手教謝正新使用電腦。學成之后,謝正新繪制出盛隆第一張計算機制作的電氣設計圖,開創計算機輔助設計新時代。
“集團對年輕人的重視和培養可見一斑,我就是一個非常大的受益者!”時至今日,提起這些事情,謝正新仍對集團充滿感激。
能夠熟練運用電腦后,謝正新還自己編了一個小程序,能將各項目、各設備所需元器件等,自動匯總成一個采購清單,準確又高效。
集團不斷發展壯大,個人不斷成長進步,以前那個見客戶內心忐忑不知該如何開口的他,現在總能說服客戶按照自己的優化方案來執行,以前看來神秘無比的幾大國外品牌電氣廠商,現在也成了合作伙伴和朋友。
勤奮、鉆研、懂得感恩的謝正新,在盛隆這個支持年輕人進步的舞臺上,早已一路從技術員成長為工程師、設計室主任、生產廠長,直至技術總監。
眼不著砂 若降低質量寧愿舍棄訂單
擔任技術總監后,謝正新愈發堅持,在質量管控上一定要“零容忍”,才能與集團追求高質量發展的定位以及打造百年良企的目標相匹配。
由此,他依照國家和行業內最為嚴格的標準,建立了集團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比如,在產品質量控制方面,從進廠原料到出廠產品,經過入庫檢驗、生產工藝巡查、通電試驗、外觀檢驗、出廠前抽檢等五道考核,任何一步有問題,一票否決,確保產品合格率100%。
絕不偷工減料,絕不以次充好,這樣嚴格把控出來的產品,成本及價格自然在同行業中略高,但品質好也是有目共睹。“用戶有很直觀的感受啊,過了五年、十年、十幾年,越來越發現,盛隆的產品就是好!”謝正新得意地說。盛隆創業近40年,大浪淘沙,同類的不少企業退出歷史舞臺,一些客戶找不到當年的生產企業,常常請盛隆幫助維護維修設備。
在工程質量控制方面,盛隆同樣按照最嚴格的標準來執行施工工藝、進行主材選擇等。2003年,在一個數百萬元的工程合同中,客戶方指定要用某個品牌的變壓器。質量從源頭抓起,盛隆對自身挑剔,對供貨方同樣嚴格。根據盛隆的合格分供商評審制度,質量評審小組先去該品牌廠家現場考察,但考察結果認為其產品質量不符合相關標準。盛隆便跟客戶溝通,不能使用該廠家變壓器,但客戶堅持要用,盛隆不肯在質量上遷就,遂放棄了這個訂單。
“寧愿不做這個項目,也不做一個存在工程質量隱患和風險的活兒。”這是集團董事長謝元德在得知此事后所說的話,也讓謝正新更堅定了自己的想法,成為他日后工作中堅守不移的準則。
“盛隆就是這樣:我為你提供服務,就提供最好的服務;我尊重你的意見,但更對我的工作負責。”謝正新說,“大家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維護盛隆形象,愛護盛隆品牌。”
獲得2013年市質量貢獻獎,他實至名歸;而盛隆,連年獲選湖北省百強企業。
深謀遠慮 兩化融合先行者
就在上個月,盛隆電氣被國家工信部認定為全國“2018年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企業”。
“兩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業化的深度結合,是指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其核心是以信息化為支撐,追求可持續發展。
謝正新介紹,近年來,盛隆電氣積極推進數字化工廠建設,重點加快企業云平臺和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推進自動化生產線、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化工廠建設,用信息技術促轉型升級,搶占產業新一輪競爭制高點,成為兩化融合領域省市乃至全國的示范企業。
去年,為了提升生產效率,提高產品品質,謝正新在盛隆建設了高壓設備生產線。以往靠裝配工人手工完成成套設備組裝的工作,如今按照工序生產,每個工序設置一個質量把控點,生產過程全程接受檢驗和控制,保證了生產工藝的高標準、一致性,一次交檢合格率大大提升。
謝正新表示,預計今年十一,工廠的低壓樣板線也將投入使用,用信息化手段及時解決生產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降低成本,提質提效。
此外,盛隆的智能廠牌系統也已上線,以智能二維碼為入口,構建產品“身份證”,內外用戶同碼不同權,各取所需信息,實現項目全程及產品設計、生產、質檢、物流、售后等全生命周期追溯,問題返溯直接高效。
近年來,配用電領域正從以電力保護技術為代表的功能化時代,走向電力技術與數字化技術、互聯網技術相融合的智能化時代。面對這場新的變革,盛隆果斷出擊,組織精兵強將開發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iPane1互聯網智能低壓電氣柜和iOVE2000互聯網智能配電系統。如今,這兩款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由于技術含量高,性能優越,質量可靠,節能環保效果明顯,成為市場的明星產品,也讓盛隆在代表民族企業參與國際競爭時更有底氣、更具實力。
“董事長高瞻遠矚,為我們指明了行業發展方向,并且充分信任我們,全力支持大家把想法變成現實,所以盛隆能站在行業最前沿,顛覆過去,引領和改變行業現狀。”謝正新說,“只有在盛隆這樣的平臺上,我們才能完成這樣偉大的事業。以后回想起來,也將會倍感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