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7日,《湖北日報》第七版刊登了題為“盛隆電氣:一個值得奮斗一生的地方”一文。記者采訪多名盛隆員工,通過他們故事,揭示盛隆的成長,體現企業的幸福感。
2011年銷售額21億元,2012年銷售額30億元,2013年銷售額45億元。在經濟形勢不好的情況下,盛隆電氣集團卻以每年5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長。
企無人則止。作為企業最大的資產,員工的熱情在某種程度上代表著企業的經營績效。盛隆總能點燃員工的熱情,讓他們感受到信任的力量、幫助的溫度,他們“累并快樂著”。提起盛隆,幾乎每個人都認為:盛隆是一個值得奮斗一生的地方。
近日,筆者走進盛隆電氣集團,采訪了多位在盛隆工作的員工。他們的故事具有啟發意義,在某種程度上既能揭示盛隆的成長,又能體現出一個企業的幸福感。
盛隆之歌
五月花開紅,盛世有盛隆。艱苦奮斗三十載,穿過多少雨和風。真心圓你一個夢,真情幫你去成功。盛隆是家園,盛隆是天空。有愛有家更有夢,有苦有樂有成功。誠信攀越百年峰,科學發展強盛隆。水迢迢,山重重,盛隆沃土出英雄。豪邁走向大時代,為國為民爭先鋒。我拼搏,我光榮,眾人劃槳破浪東。百年輝煌——我盛隆!
想創業到盛隆
汪丹走進會議室,筆者的目光第一時間便落到了她鼓起來的肚子上。盡管已有八個月身孕,她仍然堅持上班。
自2006年從湖北經濟學院畢業加入盛隆,汪丹先后干過財務、采購工作,因性格外向,三年后的2009年加入八公司任208處總經理。2013年,汪丹與丈夫一起完成6000多萬元的訂單,在年底公司召開的表彰大會上,她作為“千萬英雄”代表分享了自己的經驗。
與同齡人相比,汪丹無疑是優秀的。如今的她,有車、有房、有存款,還有一份自己喜愛的事業。汪丹介紹,要達到這樣的生活水平,只靠自己的奮斗,幾乎很難實現。但在盛隆,只要你努力、肯干、能吃苦,盛隆就能讓你致富,甚至自己當老板。“這得益于盛隆的群體老板體制。在許多公司,就算再有能力,如果沒有資金支持,想創業是很難的。但在盛隆,只要你有能力,肯拼搏,公司會為你提供資金、技術、人員支持,讓你成功創業。”汪丹說:“群體老板體制就像一個創業系統,你只要勤學、苦干、有能力,就可以自己做老板。” 當公司的目標與個人的目標達成一致時,就可以喚醒人的無限潛能。汪丹坦陳,在盛隆工作,加班加點是常有的事,但一想到為盛隆干就是為自己干,每個人都自覺加壓,為有朝一日當上老板而努力。
入職多年,盡管工作過程中也遇到不少困難,但汪丹從未想過跳槽。在汪丹的眼里,盛隆不僅是一個企業,更是一個溫暖的家。她把自己在公司里感受到的一切說給丈夫聽,丈夫也被這種感受所吸引加入了盛隆。去年,她和丈夫一起完成了6000多萬元的訂單,名副其實地成為盛隆的群體老板之一了。
每個人在為盛隆干的過程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同時每個人在為自己干的過程中又推動了盛隆的發展。這種員工與企業共生共贏的體制機制,造就了高速增長的盛隆,也成為盛隆“實干興邦”企業文化的起源。
信任帶來成長
走進盛隆,看到的是一張張生機勃勃的面孔。這里年輕人居多,許多高管和中層管理人員都是年紀不足30歲的年輕人。這體現了一種用人的魄力,但魄力的背后是信任的文化。今年33歲的生產總監聶偉透露了她在盛隆的成長經歷。她說自己升任工廠廠長是董事長謝元德欽點的,當時她僅29歲,自己感到很意外。后來她了解到,董事長之所以欽點她,是因為董事長觀察到了幾件小事,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一個同事在一次開會時對聶偉交口稱贊,覺得她是一個讓人信服的領導。
從設計室主任到廠長,管理近千人,聶偉其實并沒有太多信心,她甚至覺得董事長對她的信任比她對自己的信任還重。謝元德經常鼓勵她,認準的事情就大膽去做,即使做錯了,也把它看做成長的一種歷練。正是因為這種信任,不僅是聶偉,盛隆的所有人對于公司賦予的權力都非常慎重,不愿辜負公司的信任。
謝元德無時無刻不在傳遞這種信任的文化。盛隆集團營銷四公司總裁謝遠峰講述了一段跟隨謝元德出國參觀意大利米蘭大教堂的經歷。米蘭大教堂于公元1386年開工建造,1897年最后完工,歷時五個世紀。米蘭大教堂的宏偉深深震撼了謝元德,他告訴他的團隊,這個教堂歷時五個世紀方建成體現了意大利人的信念——前人相信后人能夠完成他們的事業,后人也相信并繼承了前人的思想。同理,一個企業要想長壽,也需要這種信任的力量。
幫人即幫己
“立人己立,達人己達”是謝元德常說的一句話,意思是幫助別人成功,自己就能成功,這已經變成了盛隆的企業文化。
盛隆電氣集團物資處總監杜英就是因為謝元德的幫助進入盛隆的。1990年,杜英的家庭遭遇了三個生命的離去和三個新生命的到來,夫婦倆在情感上經歷了悲與喜的交替,生活上則必須面對沉重的經濟負擔。了解到情況的謝元德,提出讓杜英進入盛隆工作的建議,以幫助這個困難家庭。這就是杜英從一個在家帶孩子的家庭主婦走向企業高管的開始。
從在車間做電焊工到做產品組裝員,從管理大型項目物資的調度到管理全國五家工廠的物資經營,杜英兢兢業業的工作贏得了同事及領導的信任。2008年,曾有企業開出高于杜英工資兩倍的年薪聘請她,但她拒絕了。她深情地說:“在我們家最困難的時候,盛隆幫助了我們,我愿意在盛隆干一輩子。”兩個兒子受杜英的感召,也先后加入了盛隆。
這樣的故事在盛隆是平常的事情,每個人都感受著幫助帶來的溫暖,并將之傳遞給更多的人。30多年來,這種團結互助的精神早已變成了一種習慣和企業文化,這種文化還輻射到了企業外部,給客戶提供實實在在的服務。
結語
采訪完盛隆,筆者的心久久不能平靜。這是一個快速成長的公司,每年以50%的速度增長。這也是一個團結和諧的家庭,每個人都覺得這是一個值得為之奮斗一生的地方。
企業增長這么快,在盛隆工作并不輕松,可以說壓力非常大,加班加點是常有的事。但無論是新進員工,還是入職多年的員工,卻干得幸福,干得愉快。
對新進員工,盛隆充分信任,給他們機會去歷練。對入職多年的員工,鼓勵他們當老板。為自己干就是為盛隆干,為盛隆干就是為自己干,這種相互加強的共生共贏關系讓盛隆每個人都“累并且快樂著”。
一個企業的發展績效,取決于員工的能力和工作態度的乘積。管理學中有一個經典的描述,當一個人能力有80,工作態度有60,可以創造4800的績效;而當能力有70,工作態度有90時,則可以創造6300的績效。由此看來,點燃員工的熱情,是一個企業獲得成長的重要因素。
盛隆的強大正在于能夠點燃員工的熱情。當你困難時,盛隆能夠伸出手幫助你,并提供機會讓你跟企業一起成長;當你能力增長時,盛隆的群體老板制又給你提供一個沒有邊界的發展空間。只要你有能力,肯干、能吃苦,能拿到訂單,盛隆就能讓你發財致富,就能讓你過上體面幸福的生活。
多年來,盛隆內部已經形成了信任、幫助的文化。這種文化里既有力量,也有溫度,并內化到每個人的心中,變成自覺的行動,并傳遞給身邊的人、后來的人,以及公司之外的客戶。
盛隆的每個人每天都在思考著如何幫助客戶解決問題。這樣一個每天都思考著“幫助”的企業,讓每個加入盛隆的人都擁有一個看得見的未來。
數字鏈接:http://hbrb.cnhubei.com/HTML/hbrb/20140127/hbrb2268563.html
2014年1月27日,《湖北日報》第七版刊登了題為“盛隆電氣:一個值得奮斗一生的地方”一文。記者采訪多名盛隆員工,通過他們故事,揭示盛隆的成長,體現企業的幸福感。
2011年銷售額21億元,2012年銷售額30億元,2013年銷售額45億元。在經濟形勢不好的情況下,盛隆電氣集團卻以每年5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長。
企無人則止。作為企業最大的資產,員工的熱情在某種程度上代表著企業的經營績效。盛隆總能點燃員工的熱情,讓他們感受到信任的力量、幫助的溫度,他們“累并快樂著”。提起盛隆,幾乎每個人都認為:盛隆是一個值得奮斗一生的地方。
近日,筆者走進盛隆電氣集團,采訪了多位在盛隆工作的員工。他們的故事具有啟發意義,在某種程度上既能揭示盛隆的成長,又能體現出一個企業的幸福感。
盛隆之歌
五月花開紅,盛世有盛隆。艱苦奮斗三十載,穿過多少雨和風。真心圓你一個夢,真情幫你去成功。盛隆是家園,盛隆是天空。有愛有家更有夢,有苦有樂有成功。誠信攀越百年峰,科學發展強盛隆。水迢迢,山重重,盛隆沃土出英雄。豪邁走向大時代,為國為民爭先鋒。我拼搏,我光榮,眾人劃槳破浪東。百年輝煌——我盛隆!
想創業到盛隆
汪丹走進會議室,筆者的目光第一時間便落到了她鼓起來的肚子上。盡管已有八個月身孕,她仍然堅持上班。
自2006年從湖北經濟學院畢業加入盛隆,汪丹先后干過財務、采購工作,因性格外向,三年后的2009年加入八公司任208處總經理。2013年,汪丹與丈夫一起完成6000多萬元的訂單,在年底公司召開的表彰大會上,她作為“千萬英雄”代表分享了自己的經驗。
與同齡人相比,汪丹無疑是優秀的。如今的她,有車、有房、有存款,還有一份自己喜愛的事業。汪丹介紹,要達到這樣的生活水平,只靠自己的奮斗,幾乎很難實現。但在盛隆,只要你努力、肯干、能吃苦,盛隆就能讓你致富,甚至自己當老板。“這得益于盛隆的群體老板體制。在許多公司,就算再有能力,如果沒有資金支持,想創業是很難的。但在盛隆,只要你有能力,肯拼搏,公司會為你提供資金、技術、人員支持,讓你成功創業。”汪丹說:“群體老板體制就像一個創業系統,你只要勤學、苦干、有能力,就可以自己做老板。” 當公司的目標與個人的目標達成一致時,就可以喚醒人的無限潛能。汪丹坦陳,在盛隆工作,加班加點是常有的事,但一想到為盛隆干就是為自己干,每個人都自覺加壓,為有朝一日當上老板而努力。
入職多年,盡管工作過程中也遇到不少困難,但汪丹從未想過跳槽。在汪丹的眼里,盛隆不僅是一個企業,更是一個溫暖的家。她把自己在公司里感受到的一切說給丈夫聽,丈夫也被這種感受所吸引加入了盛隆。去年,她和丈夫一起完成了6000多萬元的訂單,名副其實地成為盛隆的群體老板之一了。
每個人在為盛隆干的過程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同時每個人在為自己干的過程中又推動了盛隆的發展。這種員工與企業共生共贏的體制機制,造就了高速增長的盛隆,也成為盛隆“實干興邦”企業文化的起源。
信任帶來成長
走進盛隆,看到的是一張張生機勃勃的面孔。這里年輕人居多,許多高管和中層管理人員都是年紀不足30歲的年輕人。這體現了一種用人的魄力,但魄力的背后是信任的文化。今年33歲的生產總監聶偉透露了她在盛隆的成長經歷。她說自己升任工廠廠長是董事長謝元德欽點的,當時她僅29歲,自己感到很意外。后來她了解到,董事長之所以欽點她,是因為董事長觀察到了幾件小事,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一個同事在一次開會時對聶偉交口稱贊,覺得她是一個讓人信服的領導。
從設計室主任到廠長,管理近千人,聶偉其實并沒有太多信心,她甚至覺得董事長對她的信任比她對自己的信任還重。謝元德經常鼓勵她,認準的事情就大膽去做,即使做錯了,也把它看做成長的一種歷練。正是因為這種信任,不僅是聶偉,盛隆的所有人對于公司賦予的權力都非常慎重,不愿辜負公司的信任。
謝元德無時無刻不在傳遞這種信任的文化。盛隆集團營銷四公司總裁謝遠峰講述了一段跟隨謝元德出國參觀意大利米蘭大教堂的經歷。米蘭大教堂于公元1386年開工建造,1897年最后完工,歷時五個世紀。米蘭大教堂的宏偉深深震撼了謝元德,他告訴他的團隊,這個教堂歷時五個世紀方建成體現了意大利人的信念——前人相信后人能夠完成他們的事業,后人也相信并繼承了前人的思想。同理,一個企業要想長壽,也需要這種信任的力量。
幫人即幫己
“立人己立,達人己達”是謝元德常說的一句話,意思是幫助別人成功,自己就能成功,這已經變成了盛隆的企業文化。
盛隆電氣集團物資處總監杜英就是因為謝元德的幫助進入盛隆的。1990年,杜英的家庭遭遇了三個生命的離去和三個新生命的到來,夫婦倆在情感上經歷了悲與喜的交替,生活上則必須面對沉重的經濟負擔。了解到情況的謝元德,提出讓杜英進入盛隆工作的建議,以幫助這個困難家庭。這就是杜英從一個在家帶孩子的家庭主婦走向企業高管的開始。
從在車間做電焊工到做產品組裝員,從管理大型項目物資的調度到管理全國五家工廠的物資經營,杜英兢兢業業的工作贏得了同事及領導的信任。2008年,曾有企業開出高于杜英工資兩倍的年薪聘請她,但她拒絕了。她深情地說:“在我們家最困難的時候,盛隆幫助了我們,我愿意在盛隆干一輩子。”兩個兒子受杜英的感召,也先后加入了盛隆。
這樣的故事在盛隆是平常的事情,每個人都感受著幫助帶來的溫暖,并將之傳遞給更多的人。30多年來,這種團結互助的精神早已變成了一種習慣和企業文化,這種文化還輻射到了企業外部,給客戶提供實實在在的服務。
結語
采訪完盛隆,筆者的心久久不能平靜。這是一個快速成長的公司,每年以50%的速度增長。這也是一個團結和諧的家庭,每個人都覺得這是一個值得為之奮斗一生的地方。
企業增長這么快,在盛隆工作并不輕松,可以說壓力非常大,加班加點是常有的事。但無論是新進員工,還是入職多年的員工,卻干得幸福,干得愉快。
對新進員工,盛隆充分信任,給他們機會去歷練。對入職多年的員工,鼓勵他們當老板。為自己干就是為盛隆干,為盛隆干就是為自己干,這種相互加強的共生共贏關系讓盛隆每個人都“累并且快樂著”。
一個企業的發展績效,取決于員工的能力和工作態度的乘積。管理學中有一個經典的描述,當一個人能力有80,工作態度有60,可以創造4800的績效;而當能力有70,工作態度有90時,則可以創造6300的績效。由此看來,點燃員工的熱情,是一個企業獲得成長的重要因素。
盛隆的強大正在于能夠點燃員工的熱情。當你困難時,盛隆能夠伸出手幫助你,并提供機會讓你跟企業一起成長;當你能力增長時,盛隆的群體老板制又給你提供一個沒有邊界的發展空間。只要你有能力,肯干、能吃苦,能拿到訂單,盛隆就能讓你發財致富,就能讓你過上體面幸福的生活。
多年來,盛隆內部已經形成了信任、幫助的文化。這種文化里既有力量,也有溫度,并內化到每個人的心中,變成自覺的行動,并傳遞給身邊的人、后來的人,以及公司之外的客戶。
盛隆的每個人每天都在思考著如何幫助客戶解決問題。這樣一個每天都思考著“幫助”的企業,讓每個加入盛隆的人都擁有一個看得見的未來。
數字鏈接:http://hbrb.cnhubei.com/HTML/hbrb/20140127/hbrb2268563.html